半坡新闻

半坡新闻

薪火相传 携手相伴
时间:2023-10-12 16:05:57 浏览:0

 ——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教育体验项目创设十周年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博物馆研学教育在全国各地取得丰富实践和长足发展。在即将走过的2023年,伴随着史无前例的旅游热潮,全国博物馆研学接待数量倍增,五湖四海来的学生们在博物馆中熏陶历史文化、学习历史知识、体验科学技术。西安市30余家博物馆顺势推出了百余项融合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展览课程和研学活动,广受社会好评。其中,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史前工场”教育体验项目,依托史前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生活,仅暑期、国庆两段假期,就举办了一百多场项目活动,15000余名中小学生深度体验了“研之有物”、独具史前特色的研学课程。
        2023年又是“史前工场”创设十周年,十年来民族先辈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技巧通过青少年活动薪火相传,一批批中小学生被历史教科书中的半坡文化吸引而来,在博物馆的陪伴下丰富学科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陆续成长成人,这是“史前工场”项目做出的有益探索与社会贡献。
        “史前工场”,是2013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创设的一项青少年教育活动,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相伴十年,“史前工场”项目共举办了1690场研学活动,接待近20万人次,成为社会公众走进半坡遗址、体验考古魅力、感受史前文化的一座桥梁。深耕十年,史前工场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公众教育活动,先后入选了国家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文物局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省教育厅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荣获了中国博物馆协会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博物馆研学最佳线路”、“博物馆研学最佳课程”等多类中、省、市荣誉称号。

        “史前工场”的设立起源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半坡博物馆敏锐捕捉到研学发展将会给博物馆带来的新机遇,第一时间确定筹备一座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在对旅行社进行宣传走访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建议建立一座半坡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这是增加游客趣味、与游客互动、吸引青少年的好方法,也是博物馆事业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样不仅能留住一部分游客,同时还对本馆的对外宣传十分有益。”——史前工场项目负责人李阳同志当时向馆务会提出的建议
        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筹划,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正式定名为“史前工场”。以实验考古为出发点的“史前工场”,结合了互动型、体验型等新手段和新方法,学术支撑性足,实践操作性强,一经推出,预约参与体验的观众便应接不暇,第一个暑期,就接待了 90 余场,参与人次4300余人。此后央视少儿频道专题介绍“史前工场”研学活动,一时间带动“西安半坡”、“史前工场”成为网络热词,相关话题甚至成为公务员申论真题的命题材料。

       从2013年首次提出研学设想;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围;2016 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政策,直接进一步推动国内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热潮;再到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会同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各类系列活动课程……不断出台的国家政策对博物馆利用场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生教育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史前工场”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中,集小于大、集大于成,既不断累积经验,探索出适应自身发展的路径,也实现了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好的社会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博物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史前工场”以半坡遗址极具代表性的史前时期仰韶文化为底蕴,将原始社会文化与当代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努力为前来体验的游客全方位展示一幅 6000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画卷。
        “史前工场”的活动整体分为基本陈列参观和参与活动项目体验两大部分。针对基本陈列参观部分,开发了一套针对青少年特质并贴合“史前工场”项目活动的讲解词,讲解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充实,既包含历史知识、文化常识,又深入浅出、结合生活。从青少年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出发,“史前工场”结合半坡文化,探索设计出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探知型体验项目:“钻木取火”使孩子们通过原始工具点起火星、燃起火把,体会人类如何支配一种自然力量,从而最终与动物分化开来;“原始房屋搭建”极大地还原半坡先民搭建房屋的材料与过程,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交流、协作能力,使他们形象地了解原始房屋知识;“植物锤染”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发挥想象力,利用植物装饰、美化麻布,感受原始之美的魅力;“陶器钻孔”通过改良工具让孩子们在陶片上钻孔,模仿半坡人修补陶器,感悟先民们的聪明与智慧……
        这些项目能够根据团队要求灵活安排,不同的组织方式可以使每一场活动都有不一样的效果。精心安排的活动流程和反复提升完善的道具,让青少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挖掘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钻木取火                                                                         陶器钻孔
植物锤染                                                                        原始房屋搭建 

        不仅仅是吸引游客走进博物馆,“史前工场”还在不断地走出半坡、迈向省外。从2015年起,“史前工场”将史前文明的薪火送到30余所本市中小学校的学生面前。也是2015这一年,史前工场第一次走出陕西、走入高校,与复旦大学的学子们擦出火花。截止目前,已先后赴11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个学校、7个博物馆开展文化活动。并通过座谈、沙龙、讲座等辅助形式使史前工场的体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走进复旦小学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西安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
        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弘扬半坡文化内涵,是半坡博物馆始终贯彻的一种理念。自对社会开放后,“史前工场”就一直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方式。“馆+馆+中小学校”的合作方式,既与学校合作开展活动,又走出馆区与同行展开交流,由此获得共赢之效。“馆+高校”的合作方式,针对高校学子举办各类活动,既能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又能更为广泛地传播史前文化。   
与宝
鸡北首岭遗址博物馆联合开展活动                                                        与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联合开展活动
与四川博物院联合开展活动                                 与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  
与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手绘设计大赛
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服饰设计大赛
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合作举办钻木取火创新设计大赛
        随着“史前工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先后有50多家青少年教育机构纷纷加入到合作共创事业中。半坡博物馆官网也开设了“史前工场”活动的独立版块,“史前工场”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推动传统的单向输出转为更富时代感的多元互动,让考古的魅力在青少年身边绽放,让博物馆生活和博物馆教育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继续前行,“史前工场”还将努力实现从实物教育到精神教育的转变,一是与博物馆提升发展相结合,探索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陈列展览,打造史前IP,营造富有史前文化特色、沉浸式的研学旅行场所。二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打造博物馆研学样板。开展更广泛的馆校合作,将更多博物馆学习与体验活动带入学校基础教育,使更多孩子享受到研学事业发展的硕果与红利。三是与多种类型的游客体验相结合,开发、创新更多适合不同观众的博物馆研学项目。针对青少年、高校生、普通观众、社区群众等不同的对象,不断研发互动体验项目,多方位多角度阐释历史、传播文化,展现中国考古的巨大魅力。四是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相结合,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利用好各类科技手段,构造线上+线下研学拓展课程,通过生动深刻的交互体验,加深青少年对文化的理解与共鸣,提高教育实效,让文物、历史、文化活起来。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教育应该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把研学教育培养成青少年教育守正创新的试验田;搭建好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成为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的滋养。薪火相传、携手相伴,借助公共考古和实验考古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以及青少年对历史文化和未知世界的热爱与探索,博物馆研学教育的未来将更加精彩。









Copyright@ 2018版权所有 西安半坡博物馆
地址:西安市东郊半坡路155号
陕ICP备06012157号
联系电话:029-62815430
传真:029-6281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