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遗址是关中地区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其发展贯穿于整个仰韶文化时期。
为了研究西安半坡遗址的绝对年代,1971年12月29日—1972年1月14日,西安半坡博物馆在遗址西南部发掘面积46平方米,发掘到一批C-14标本,加之1954年发掘时采集到的炭化物,共向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送交C-14标本2批次共5件进行年代测定。这5件标本的测年数据于1972、1978年相继发表在《考古》杂志,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学界始对半坡遗址的绝对年代进行讨论。
1972、1978年分别发表的测年数据,其换算年代所用C-14的半衰期为5730年,距今计年以1965年为起点。测定所得的C-14年代数据要作“树轮校正”,才能得到“真实”的年代,树轮校正采用达曼对照表(1972,Damon表),校正后的标本年代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年代数据。其数据如下:
标本编号 | 距今年代(BP.1965) | 历年 | |
半衰5730,BC. | 树轮校正,BC. | ||
ZK-38 | 6080±110 | 4115±110 | 4770±135 |
ZK-121 | 5920±105 | 3955±105 | 4610±130 |
ZK-122 | 5855±105 | 3890±105 | 4550±130 |
ZK-127 | 5585±105 | 3635±105 | 4290±200 |
ZK-148 | 5490±160 | 3540±160 | 4190±185 |
1977年,夏鼐利用1972年发表的4个半坡遗址C-14测年数据,经过分析认为半坡遗址年代为“约公元前4800—4300年”(《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考古》1977年第4期),这一观点为学术界所认可,石兴邦则在此基础上认同半坡遗址“早期是半坡氏族公社时期,从公元前4800—4300年”( 《半坡氏族公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西安半坡博物馆以保护、展出半坡遗址为职能,关于遗址年代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在遗址保护大厅内,既保存有早期文化遗存,也有晚期文化遗存,在研究半坡遗址的年代时,应以其聚落整体为基础。经西安半坡博物馆业务人员对半坡遗址测年数据重新梳理与讨论,西安半坡遗址送交年代测定的5个标本中,ZK-38为年代最早的数据,其上限在公元前4905年,ZK-148为年代最晚的数据,其下限在公元前4005年,因此,我们将西安半坡遗址的绝对年代确定为公元前4905—4005年,即距今6870—5970年,前后共延续900年。
195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