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工场

史前工场

“史前工场”研学火热 展陈方式不断创新 半坡博物馆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时间:2023-10-23 16:43:00 浏览:0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干流全长719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米,是黄河流域的心脏地带。半坡的埙声,空灵深邃,以半坡遗址遗存为代表的半坡文化,在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站在西安半坡博物馆、这座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面前,遥想先民们吹奏手中埙,那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让人无限沉醉……
        生动展示半坡文化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李强馆长介绍,半坡文化以关中地区为核心,影响范围达到晋南、陕南陕北及河套、伊洛郑州地区,它与冀南豫北的后岗一期文化和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晚期及大汶口文化早期共同构架了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三大文化集团的分布格局,是仰韶时期的一支强势文化。
        西安半坡博物馆事业拓展部主任马雨林在介绍西安半坡博物馆展厅时表示: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它采用大厅覆盖的方式,对发掘的古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既属创举,又见显效,成为遗址博物馆的典范。后来我国许多遗址类博物馆,都采用这样的方式。
        半坡遗址于1953年发现,1954—1957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发掘,总共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现了包括环壕、房屋、圈栏、窖穴、陶窑、墓葬在内的丰富的遗迹,和石器、陶器、骨器等上万件文物。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认识了包含有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的聚落区划。半坡遗址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对一个史前时期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发掘,为后来众多古代遗址的大规模发掘,起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马雨林表示,半坡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具有多项开创性,包括: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的开端;开创了我国聚落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尝试;半坡遗址发掘报告《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开创了我国史前考古发掘报告编写的基本模式。同时,半坡遗址的发掘,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考古学家。
        因其丰富的遗存,和对于中国文物考古学事业发展以及史前人类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半坡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半坡博物馆成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让史前文化触手可及 生动有趣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博物馆馆藏,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钻木取火”使孩子们通过原始工具点起火星、燃起火把,体会人类如何支配一种自然力量,从而最终与动物分化开来;“原始房屋搭建”极大地还原半坡先民搭建房屋的材料与过程……这些有趣的项目正是是2013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创设的一项青少年教育活动“史前工场”,该教育体验项目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这样的趣味活动是半坡博物馆宣扬我国黄河流域的史前文明的一个侧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果。
        “史前工场”以实验考古为出发点的“史前工场”,结合了互动型、体验型等新手段和新方法,学术支撑性足,实践操作性强,推出至今,已举办了1700余场研学专项活动,接待青少年近20万人次。“史前工场”以半坡遗址极具代表性的史前时期仰韶文化为底蕴,将原始社会文化与当代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努力为前来体验的游客全方位展示一幅6000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画卷。未来,“史前工场”也将继续努力实现从实物教育到精神教育的转变,营造富有史前文化特色、沉浸式的研学旅行场所,让文物、历史、文化活起来。
        同时,各项有趣的展览精彩纷呈,《陕西原始文化艺术展》赴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展出,向当地公众展示陕西的史前文化艺术。《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是以较多数量、较高等级的文物展品为主体,围绕半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半坡文化的主要面貌和特点举办的一个巡回展览,展览中设计了一位学生和一位考古学家两个角色,通过他们的一问一答,把对普通观众而言相对陌生的考古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话题的转变,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了展览单元、段落的划分。
       在输出展览的同时,半坡博物馆也引进了一些与史前文化相关的临时展览,让本地观众或者来到半坡博物馆的外地观众,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史前文化的风貌。这些展览包括:《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青海彩陶展》《穿越·探访“北京人”——周口店遗址科普展》等。
       创新展陈理念,让黄河流域文化“活起来”
        “目前,展陈大纲和概念性设计已经完成,正在推进形式设计工作。”谈到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李强这样说道,他介绍:现有的基本陈列主要分为两部分,包括半坡遗址陈列和半坡遗址出土文物陈列。两个部分形式不同,内容互补,共同完成对半坡遗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类型的展示与阐释。接下来,半坡博物馆将着手推进提升改造工作,系统展示遗址整体格局与历史环境,全面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增强高科技互动和沉浸式体验,使半坡遗址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中华文明探源之旅的重要节点。
        李强表示:自2020年起,我们还积极寻求博物馆教育方式、方法及内容的创新,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深入挖掘藏品信息内涵,在微信公众平台着力打造各类半坡文化宣传板块,如:“云游半坡”博物馆线上课程、“馆长说半坡”系列分享、“坡坡说节日”等,通过博物馆线上课程、线上展览、互动音视频、美文分享、互动直播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独具特色的半坡文化,并以跨越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趣味性强等特点收获良好社会反馈。我们还精心策划了“坡坡云课堂”微博课程,同时,志愿者微博账号也积极参与各类微博线上话题讨论,幽默、亲切的风格,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从不同角度解读半坡文化,获赞颇丰。
        李强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半坡遗址是一个无价的文化宝藏,守护半坡遗产,挖掘半坡价值,传承半坡文化,让黄河流域文化真正的活起来。(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图片由西安半坡博物馆信息资料部提供)
 
 
 

Copyright@ 2018版权所有 西安半坡博物馆
地址:西安市东郊半坡路155号
陕ICP备06012157号
联系电话:029-62815430
传真:029-62815405